![]() |
联系人:王力敏 | 手机:0312-3094033 | 电话:18931275493 | 邮箱: 123513585@qq.com | ||||
证书编号:190312342217 | 有效期至:2025-02-27 | |||||||
CMA资质附表: 河北标诺资质附表(含简易扩项,标准变更).pdf 河北标诺资质附表(含简易扩项,标准变更).pdf 标诺资质证书附表2025.01.13.PDF 标诺资质证书附表2025.01.13.PDF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水和废水 | 粪大肠菌群 | 多管发酵法 | HJ347.2-2018 | |
2 | 水和废水 | pH | 电极法 | HJ1147-2020 | |
3 | 水和废水 | 流速 | 流速仪法 | HJ/T92-2002 7.3.1 | |
4 | 水和废水 | 流量 | 流速仪法 | HJ/T92-2002 7.3.1 | |
5 | 水和废水 | pH | 玻璃电极法 | GB/T6920-1986 | |
6 | 水和废水 | pH | 玻璃电极法 | GB/T5750.4-2006 5.1 | |
7 | 水和废水 | 流速 | 流速仪法 | HJ/T91-2002 5.3.1.2中b.2) | |
8 | 水和废水 | 流量 | 流速仪法 | HJ/T91-2002 5.3.1.2中b.2) | |
9 | 水和废水 | 臭和味 | 嗅气和尝味法 | GB/T5750.4-2006 3.1 | |
10 | 水和废水 | 水温 |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| GB/T13195-1991 | |
11 | 水和废水 | 浊度 | 目视比浊法 | GB/T13200-1991 第二篇 | |
12 | 水和废水 | 浊度 | 目视比浊法-福尔马肼标准 | GB/T5750.4-2006 2.2 | |
13 | 水和废水 | 色度 | 稀释倍数法 | HJ 1182-2021 | |
14 | 水和废水 | 色度 | 铂-钴标准比色法 | GB/T5750.4-2006 1.1 | |
15 | 水和废水 | 肉眼可见物 | 直接观察法 | GB/T5750.4-2006 4.1 | |
16 | 水和废水 | 透明度 | 塞氏盘法 | 3.1.5.2 | |
17 | 水和废水 | 酸度 |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| 3.1.11.1 | |
18 | 水和废水 | 总碱度 |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| 3.1.12.1 | |
19 | 水和废水 | 碳酸盐 |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| 3.1.12.1 | |
20 | 水和废水 | 重碳酸盐 |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| 3.1.12.1 | |
21 | 水和废水 | 总硬度 | EDTA滴定法 | GB/T7477-1987 | |
22 | 水和废水 | 总硬度 |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| GB/T5750.4-2006 7.1 | |
23 | 水和废水 | 硝酸盐氮 | 紫外分光光度法 | HJ/T346-2007 | |
24 | 水和废水 | 硝酸盐氮 | 离子色谱法 | HJ84-2016 | |
25 | 水和废水 | 硝酸盐氮 | 紫外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5.2 | |
26 | 水和废水 | 硝酸盐氮 | 离子色谱法 | GB/T5750.5-2006 5.3 | |
27 | 水和废水 | 电导率 | 实验室电导率仪法 | 3.1.9.2 | |
28 | 水和废水 | 电导率 | 电极法 | GB/T5750.4-2006 6.1 | |
29 | 水和废水 | 亚硝酸盐氮 | 分光光度法 | GB/T7493-1987 | |
30 | 水和废水 | 亚硝酸盐氮 | 离子色谱法 | HJ84-2016 | |
31 | 水和废水 | 亚硝酸盐氮 |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10.1 | |
32 | 水和废水 | 总磷 |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| GB/T11893-1989 | |
33 | 水和废水 | 磷酸盐 | 离子色谱法 | HJ84-2016 | |
34 | 水和废水 | 磷酸盐 |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7.1 | |
35 | 水和废水 | 磷酸盐 |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| 3.3.7.3 | |
36 | 水和废水 | 硫酸盐 |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| HJ/T342-2007 | |
37 | 水和废水 | 硫酸盐 | 离子色谱法 | HJ84-2016 | |
38 | 水和废水 | 硫酸盐 |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(热法) | GB/T5750.5-2006 1.3 | |
39 | 水和废水 | 硫酸盐 | 离子色谱法 | GB/T5750.5-2006 1.2 | |
40 | 水和废水 | 溶解氧 | 碘量法 | GB/T7489-1987 | |
41 | 水和废水 | 溶解氧 | 电化学探头法 | HJ506-2009 | |
42 | 水和废水 | 五日生化需氧量 | 稀释与接种法 | HJ505-2009 | |
43 | 水和废水 | 五日生化需氧量 | 容量法 | GB/T5750.7-2006 2.1 | |
44 | 水和废水 | 总残渣 | 重量法 | 3.1.7.1 | |
45 | 水和废水 | 矿化度 | 重量法 | 3.1.8 | |
46 | 水和废水 | 全盐量 | 重量法 | HJ/T51-1999 | |
47 | 水和废水 | 总氮 |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| HJ636-2012 | |
48 | 水和废水 | 高锰酸盐指数/耗氧量 |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| GB/T11892-1989 | |
49 | 水和废水 | 高锰酸盐指数/耗氧量 |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| GB/T5750.7-2006 1.1 | |
50 | 水和废水 | 高锰酸盐指数/耗氧量 | 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| GB/T5750.7-2006 1.2 | |
51 | 水和废水 | 硫化物 |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| HJ1226-2021 | |
52 | 水和废水 | 硫化物 | N,N-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6.1 | |
53 | 水和废水 | 氟化物 | 离子选择电极法 | GB/T7484-1987 | |
54 | 水和废水 | 氟化物 | 离子色谱法 | HJ84-2016 | |
55 | 水和废水 | 氟化物 | 离子选择电极法 | GB/T5750.5-2006 3.1 | |
56 | 水和废水 | 氟化物 | 离子色谱法 | GB/T5750.5-2006 3.2 | |
57 | 水和废水 | 亚氯酸盐/氯酸盐 | 碘量法 | GB/T5750.10-2006 13.1 | |
58 | 水和废水 | 臭氧 | 碘量法 | GB/T5750.11-2006 5.1 | |
59 | 水和废水 | 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0 | 水和废水 | 甲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1 | 水和废水 | 乙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2 | 水和废水 | 邻二甲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3 | 水和废水 | 对二甲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4 | 水和废水 | 间二甲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5 | 水和废水 | 苯乙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6 | 水和废水 | 异丙苯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890-1989 | 仅做二硫化碳萃取法 |
67 | 水和废水 | 挥发酚 | 4-氨基安替吡啉直接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4-2006 9.2 | |
68 | 水和废水 | 挥发酚 | 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| HJ503-2009 | |
69 | 水和废水 | 溶解性总固体 | 称量法 | GB/T5750.4-2006 8.1 | |
70 | 水和废水 | 悬浮物 | 重量法 | GB/T11901-1989 | |
71 | 水和废水 | 化学需氧量 | 重铬酸盐法 | HJ828-2017 | |
72 | 水和废水 | 化学需氧量 |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| HJ/T132-2003 | |
73 | 水和废水 | 氨氮 |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| HJ535-2009 | |
74 | 水和废水 | 氨氮 |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| HJ536-2009 | |
75 | 水和废水 | 氨氮 | 蒸馏-中和滴定法 | HJ537-2009 | |
76 | 水和废水 | 氨氮 |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9.1 | |
77 | 水和废水 | 氯化物 | 硝酸银滴定法 | GB/T11896-1989 | |
78 | 水和废水 | 氯化物 | 离子色谱法 | HJ84-2016 | |
79 | 水和废水 | 氯化物 | 硝酸银容量法 | GB/T5750.5-2006 2.1 | |
80 | 水和废水 | 氯化物 | 离子色谱法 | GB/T5750.5-2006 2.2 | |
81 | 水和废水 | 六价铬 |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| GB/T7467-1987 | |
82 | 水和废水 | 六价铬 |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10.1 | |
83 | 水和废水 | 氰化物 | 异烟酸-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| HJ484-2009 方法2 | |
84 | 水和废水 | 氰化物 | 异烟酸-吡唑酮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4.1 | |
85 | 水和废水 | 氰化物 | 异烟酸-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5-2006 4.2 | |
86 | 水和废水 |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/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|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| GB/T7494-1987 | |
87 | 水和废水 |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/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|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4-2006 10.1 | |
88 | 水和废水 | 总余氯/总氯/游离氯/活性氯 | N,N-二乙基-1,4-苯二胺滴定法 | HJ585-2010 | |
89 | 水和废水 | 总余氯/总氯/游离氯/活性氯 | N,N-二乙基-1,4-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| HJ586-2010 | |
90 | 水和废水 | 总余氯/总氯/游离氯/活性氯 | 3,3',5,5'-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| GB/T5750.11-2006 1.2 | |
91 | 水和废水 | 苯胺类化合物 | N-(1-萘基)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| GB/T11889-1989 | |
92 | 水和废水 | 甲醛 |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| HJ601-2011 | |
93 | 水和废水 | 菌落总数 | 平皿计数法 | GB/T5750.12-2006 1.1 | |
94 | 水和废水 | 菌落总数 | 平皿计数法 | 5.2.4 | |
95 | 水和废水 | 总大肠菌群 | 多管发酵法 | GB/T5750.12-2006 2.1 | |
96 | 水和废水 | 总大肠菌群 | 多管发酵法 | 5.2.5.1 | |
97 | 水和废水 | 耐热大肠菌群 | 多管发酵法 | GB/T5750.12-2006 3.1 | |
98 | 水和废水 | 大肠埃希氏菌 | 多管发酵法 | GB/T5750.12-2006 4.1 | |
99 | 水和废水 | 油类 | 红外分光光度法 | HJ637-2018 | |
100 | 水和废水 | 石油类 | 红外分光光度法 | HJ637-2018 | |
101 | 水和废水 | 石油类 | 紫外分光光度法 | HJ970-2018 | |
102 | 水和废水 | 动植物油类 | 红外分光光度法 | HJ637-2018 | |
103 | 水和废水 | 砷 |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| GB/T5750.6-2006 6.1 | |
104 | 水和废水 | 砷 | 原子荧光法 | HJ694-2014 | |
105 | 水和废水 | 汞 | 原子荧光法 | GB/T5750.6-2006 8.1 | |
106 | 水和废水 | 汞 | 原子荧光法 | HJ694-2014 | |
107 | 水和废水 | 汞 | 冷原子吸收法 | GB/T5750.6-2006 8.2 | |
108 | 水和废水 | 硒 |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| GB/T5750.6-2006 7.1 | |
109 | 水和废水 | 硒 | 原子荧光法 | HJ694-2014 | |
110 | 水和废水 | 锑 | 原子荧光法 | HJ694-2014 | |
111 | 水和废水 | 锑 |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| GB/T5750.6-2006 19.1 | |
112 | 水和废水 | 铁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2.1 | |
113 | 水和废水 | 铁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11-1989 | |
114 | 水和废水 | 铬 | 高锰酸钾氧化-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| GB/T7466-1987 第一篇 | |
115 | 水和废水 | 铬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757-2015 | |
116 | 水和废水 | 锰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11-1989 | |
117 | 水和废水 | 锰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3.1 | |
118 | 水和废水 | 铜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4.2 | |
119 | 水和废水 | 铜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7475-1987 | |
120 | 水和废水 | 锌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5.1 | |
121 | 水和废水 | 锌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《 GB/T7475-1987 第一部分 | |
122 | 水和废水 | 镉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| GB/T7475-1987 | |
123 | 水和废水 | 镉 |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9.1 | |
124 | 水和废水 | 铅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7475-1987 | |
125 | 水和废水 | 铅 |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11.1 | |
126 | 水和废水 | 镍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12-1989 | |
127 | 水和废水 | 镍 |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5750.6-2006 15.1 | |
128 | 水和废水 | 钾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04-1989 | |
129 | 水和废水 | 钠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04-1989 | |
130 | 水和废水 | 钙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05-1989 | |
131 | 水和废水 | 镁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1905-1989 | |
132 | 水和废水 | 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3 | 水和废水 | 甲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4 | 水和废水 | 乙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5 | 水和废水 | 邻二甲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6 | 水和废水 | 间二甲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7 | 水和废水 | 对二甲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8 | 水和废水 | 苯乙烯 | 溶剂萃取-毛细管柱气 相色谱法 | GB/T 5750.8-2006 18.2 | |
139 | 水和废水 | 铜 |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| 3.4.10.5 | |
140 | 水和废水 | 镉 |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| 3.4.7.4 | |
141 | 水和废水 | 铅 |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| 3.4.16.5 | |
142 | 水和废水 | 银 |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| GB/T 5750.6-2006 12.1 | |
143 | 水和废水 | 银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| GB/T 11907-1989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水溶性盐总量 | 重量法 | NY/T1121.16-2006 | |
2 | 土壤和沉积物 | pH值 | 电位法 | HJ 962-2018 | |
3 | 土壤和沉积物 | 电导率 | 电极法 | HJ 802-2016 | |
4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阳离子交换量 |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-分光光度法 | HJ 889-2017 | |
5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水溶性硫酸盐/酸溶性硫酸盐 | 重量法 | HJ 635-2012 | |
6 | 土壤和沉积物 | 干物质/水分(含水量) | 重量法 | HJ613-2011 | |
7 | 土壤和沉积物 | 干物质/水分(含水量) | 重量法 | NY/T 1121.3-2006 附录A | |
8 | 土壤和沉积物 | 可交换酸度 | 氯化钡提取-滴定法 | HJ 631-2011 | |
9 | 土壤和沉积物 | 全氮 | 凯氏法 | HJ 717- 2014 | |
10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有效磷 | 碳酸氢钠浸提-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| HJ 704-2014 | |
11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总磷 | 碱熔-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| 632-2011 | |
12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氟化物/水溶性氟化物/总氟化物 | 离子选择电极法 | GB/T22104-2008 | |
13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氟化物/水溶性氟化物/总氟化物 | 离子选择电极法 | HJ 873-2017 | |
14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氰化物/总氰化物 | 分光光度法 | HJ 745-2015 | |
15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有机碳 | 重铬酸钾氧化-分光光度法 | HJ 615-2011 | |
16 | 土壤和沉积物 | 硫化物 |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| HJ 833-2017 | |
17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挥发酚 | 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| HJ 998-2018 | |
18 | 土壤和沉积物 | 砷/总砷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680-2013 | |
19 | 土壤和沉积物 | 砷/总砷 | 原子荧光法 | GB/T 22105.2-2008 第2部分 | |
20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汞/总汞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680-2013 | |
21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汞/总汞 | 原子荧光法 | GB/T 22105.1-2008 第1部分 | |
22 | 土壤和沉积物 | 硒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680-2013 | |
23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锑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680-2013 | |
24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铋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680-2013 | |
25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镉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 17141-1997 | |
26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铅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 17141-1997 | |
27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铅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491-2019 | |
28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铬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491-2019 | |
29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铜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491-2019 | |
30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锌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491-2019 | |
31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镍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491-2019 | |
32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锰 | 原子吸收法 | 5.7.1 | |
33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铍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37-2015 | |
34 | 土壤和沉积物 | 六价铬 | 碱溶液提取-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1082-2019 | |
35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铁 | 原子吸收光度法 | 6.5.1 | |
36 | 土壤和沉积物 | 铁 | 邻菲罗啉光度法 | 6.5.2 | |
37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氧化还原电位 | 电位法 | HJ 746-2015 | |
38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渗滤率 | 环刀法 | LY/T 1218-1999 3 | |
39 | 土壤和沉积物 | 总孔隙度 | / | LY/T 1215-1999 | |
40 | 土壤和沉积物 | 土壤容重 | 重量法 | NY/T 1121.4-2006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PM10 | 重量法 | HJ618-2011及修改单 | |
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PM2.5 | 重量法 | HJ618-2011及修改单 | |
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总悬浮颗粒物 | 重量法 | HJ 1263-2022 | |
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烟(粉)尘/颗粒物 | 重量法 | GB/T5468-1991 | |
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烟(粉)尘/颗粒物 | 重量法 | GB/T16157-1996及修改单 | |
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烟(粉)尘/颗粒物 | 重量法 | HJ836-2017 | |
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烟气参数 | / | GB/T16157-1996及修改单 | |
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烟气黑度 |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| HJ/T398-2007 | |
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烟气黑度 | 测烟望远镜法 | 5.3.3.2 | |
1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沥青烟 | 重量法 | HJ/T 45-1999 | |
1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饮食业油烟 | 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| GB18483-2001 附录A | |
1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恶臭(臭气) |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| HJ1262-2022 | |
1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一氧化碳 | 非分散红外法 | GB/T9801-1988 | |
1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氮氧化物(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) |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| HJ479-2009及修改单 | |
1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氮氧化物(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) | 定电位电解法 | HJ693-2014 | |
1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氮氧化物(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) |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| HJ/T43-1999 | |
1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二氧化硫 | 甲醛吸收-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| HJ482-2009及修改单 | |
1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二氧化硫 | 定电位电解法 | HJ57-2017 | |
1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氨 |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| HJ533-2009 | |
2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氨 | 次氯酸钠-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| HJ534-2009 | |
2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硫化氢 |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| 3.1.11.2 | |
2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硫化氢 |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| 《5.4.10.3 | |
2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氯气 |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| 3.1.12 | |
2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氯气 |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| HJ/T30-1999 | |
2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臭氧 |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| HJ504-2009及修改单 | |
2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苯胺类 |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| GB/T15502-1995 | |
2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醛 |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| GB/T15516-1995 | |
2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醛 |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| 6.4.2.1 | |
2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铬酸雾 |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| HJ/T29-1999 | |
3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酚 | 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| HJ/T32-1999 | |
3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五氧化二磷 | 钼蓝分光光度法 | HJ546-2015 | |
3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基对硫磷 |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| 6.3.2.2 | |
3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吡啶 | 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| 6.5.4.1 | |
3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氟化物 | 滤膜采样/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| HJ955-2018 | |
3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氟化物 | 离子选择电极 | HJ/T67-2001 | |
3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硫酸雾 | 铬酸钡比色法 | GB/T4920-1985 | |
3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硫酸雾 |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| 5.4.4.1 | |
3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硫酸雾 | 离子色谱法 | HJ544-2016 | |
3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氯化氢 | 离子色谱法 | HJ549-2016 | |
4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氯化氢 | 硝酸银容量法 | HJ548-2016 | |
4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铅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| HJ538-2009 | |
4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铅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539-2015 及修改单 | |
4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铅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15264-1994 及修改单 | |
4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汞及其化合物 |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| 5.3.7.2 | |
4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汞及其化合物 |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543-2009 | |
4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镉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/T64.1-2001 | |
4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镉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/T64.2-2001 | |
4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镍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/T63.1-2001 | |
4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镍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/T63.2-2001 | |
5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镍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3.2.12 | |
5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锡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/T65-2001 | |
5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硒 | 原子荧光法 | 3.2.7 | |
5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砷及其化合物 | 原子荧光法 | 3.2.6.4 | |
5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砷及其化合物 |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| 5.3.13.3 | |
5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铁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3.2.11.2 | |
5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铜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3.2.12 | |
5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锌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3.2.12 | |
5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锰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3.2.12 | |
5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铬 |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3.2.12 | |
6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六价铬 |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| 3.2.8 | |
6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乙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对二甲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间二甲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邻二甲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异丙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苯乙烯 | 活性炭吸附/二硫化碳解吸-气相色谱法 | HJ584-2010 | |
6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非甲烷总烃 | 气相色谱法 | HJ38-2017 | |
7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非甲烷总烃 | 直接进样-气相色谱法 | HJ604-2017 | |
71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烷 | 气相色谱法 | HJ38-2017 | |
72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烷 | 直接进样-气相色谱法 | HJ604-2017 | |
73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总烃 | 气相色谱法 | HJ38-2017 | |
74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总烃 | 直接进样-气相色谱法 | HJ604-2017 | |
75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丙酮 | 气相色谱法 | 6.4.6.1 | |
76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丙酮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738-1989 | |
77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醇 | 气相色谱法 | HJ/T33-1999 | |
78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甲醇 | 气相色谱法 | GB/T11738-1989 | |
79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氯乙烯 | 气相色谱法 | 6.1.4 | |
80 | 环境空气和废气 | 氯乙烯 | 气相色谱法 | HJ/T34-1999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噪声 | 环境噪声 | / | GB3096-2008 | |
2 | 噪声 |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 | / | GB12348-2008 | 不能测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 |
3 | 噪声 |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 | / | GB22337-2008 | 不能测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 |
4 | 噪声 |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| / | GB12523-2011 | |
5 | 噪声 | 铁路边界噪声 | / | GB12525-1990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环境空气与废气 | 一氧化碳 | 定电位电解法 | HJ 973-2018 | |
2 | 环境空气与废气 | 光吸收系数 | 不透光烟度法 | GB 36886-2018 5.2.1 | 只做5.1.3自由加速法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固体废物 | 总磷 | 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| HJ 712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 | 固体废物 | 氟化物 |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| GB/T 15555.11-199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 | 固体废物 | 氟化物 | 碱熔-离子选择电极法 | HJ 999-2018 | 只对来样检测 |
4 | 固体废物 | 氟离子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5 | 固体废物 | 溴酸根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6 | 固体废物 | 氯离子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7 | 固体废物 | 亚硝酸根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8 | 固体废物 | 溴离子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9 | 固体废物 | 硝酸根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0 | 固体废物 | 硫酸根 | 离子色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F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1 | 固体废物 | 砷 | 原子荧光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E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2 | 固体废物 | 砷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702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3 | 固体废物 | 硒 | 原子荧光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E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4 | 固体废物 | 硒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702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5 | 固体废物 | 锑 | 原子荧光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E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6 | 固体废物 | 锑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702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7 | 固体废物 | 铁 |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D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8 | 固体废物 | 钾 |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D | 只对来样检测 |
19 | 固体废物 | 钠 |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D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0 | 固体废物 | 总铬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49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1 | 固体废物 | 总铬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50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2 | 固体废物 | 六价铬 | 碱消解/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687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3 | 固体废物 | 汞/总汞 |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GB/T 15555.1-199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4 | 固体废物 | 汞/总汞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702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5 | 固体废物 | 铅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86-2016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6 | 固体废物 | 铅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87-2016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7 | 固体废物 | 镉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87-2016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8 | 固体废物 | 镉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86-2016 | 只对来样检测 |
29 | 固体废物 | 铜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51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0 | 固体废物 | 铜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52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1 | 固体废物 | 锌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86-2016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2 | 固体废物 | 镍 |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51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3 | 固体废物 | 镍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52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4 | 固体废物 | 有机质 | 灼烧减量法 | HJ 761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35 | 固体废物 |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| 翻转法 | GB 5086.1-1997 | |
36 | 固体废物 |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| 醋酸缓冲溶液法 | HJ/T 300-2007 | |
37 | 固体废物 |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| 水平振荡法 | HJ 557-2010 | |
38 | 固体废物 |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| 硫酸硝酸法 | HJ/T 299-2007 | |
39 | 固体废物 | 铍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HJ 752-201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40 | 固体废物 | 铋 | 微波消解/原子荧光法 | HJ 702-2014 | 只对来样检测 |
41 | 固体废物 | 铋 | 原子荧光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E | 只对来样检测 |
42 | 固体废物 | 银 |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C | 只对来样检测 |
43 | 固体废物 | 银 |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| GB 5085.3-2007 附录D | 只对来样检测 |
44 | 固体废物 | pH值 | 玻璃电极法 | GB/T 15555.12-1995 | 只对来样检测 |
序号 | 类型 | 监测项目 | 分析方法 | 标准号 | 限制范围或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污泥 | 有机物含量 | 重量法 | CJ/T 221-2005 1 | |
2 | 污泥 | 含水率 | 重量法 | CJ/T 221-2005 2 | |
3 | 污泥 | 混合液污泥浓度 | 重量法 | CJ/T 221-2005 3 | |
4 | 污泥 | pH值 | 电极法 | CJ/T 221-2005 4 | |
5 | 污泥 | 总碱度 | 指示剂滴定法 | CJ/T 221-2005 6 | |
6 | 污泥 | 总碱度 | 电位滴定法 | CJ/T 221-2005 7 | |
7 | 污泥 | 酚 | 蒸馏后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8 | |
8 | 污泥 | 氰化物 | 蒸馏后异烟酸-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10 | |
9 | 污泥 | 矿物油 | 红外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11 | |
10 | 污泥 | 细菌总数 | 平皿计数法 | CJ/T 221-2005 13 | |
11 | 污泥 | 大肠菌群 | 多管发酵法 | CJ/T 221-2005 14 | |
12 | 污泥 | 锌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17 | |
13 | 污泥 | 铜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21 | |
14 | 污泥 | 铅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25 | |
15 | 污泥 | 镍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31 | |
16 | 污泥 | 铬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35 | |
17 | 污泥 | 镉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39 | |
18 | 污泥 | 总汞 |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43 | |
19 | 污泥 | 砷及其化合物 |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| CJ/T 221-2005 44 | |
20 | 污泥 | 总氮 |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49 | |
21 | 污泥 | 总磷 | 氢氧化钠熔融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50 | |
22 | 污泥 | 总钾 | 常压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 CJ/T 221-2005 51 |